当前位置:资讯

陈丹青2000幅画作首次公开:曾因画底层女性引争议,被质疑没格调 焦点速递

2023-03-02 02:58:14 来源:艺述史

2021年6月4日,北京保利剧院举行了一场拍卖会。

其中一幅画卖出了艺术家个人作品的新纪录。

据现场相关人员回忆,以8000万元起拍后不到2分钟,就加到了9000万元。


(资料图片)

后经十几分钟激烈竞争,最终以1.61亿人民币卖出。

《西藏组画·牧羊人》

很多人都很好奇:

这“天价画”的作者究竟是什么来头?

他曾因“嘴毒”被推上风口浪尖,扬言:

“不要动不动就叫‘大师’,我不觉得当代中国有大师。”

也曾因画底层女性被质疑没有格调,缺乏正能量。

而随着2022年《再见吧速写》的出版,2000幅私密画作首次被公开。

他也再次被拉回了大众的视线......

有时候,天赋是说不清道不明的。

陈丹青第一次接触画画是3岁的时候,从此一发不可收拾。

一开始只是非常简单的涂鸦,10岁的时候就能够临摹《三国演义》里的插画了。

家里的亲人也以不同的方式支持他的爱好。

陈丹青画的窗外

在上海人艺工作的舅舅,每次看到他画画就会格外夸赞:

“欧呦,画的真好啊!”

而陈丹青人生中第一个调颜料的水彩,就是舅舅送的。

平时不声不响的父亲,在看到儿子的天赋后,就给他看报纸上当时的全国第一“叶浅予”的速写,并鼓励他从速写开始画起。

那幅画是他第一次对于速写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。

他从报纸上的图逐渐临摹到了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上的插画,后来还学会临摹达芬奇的画作。

这也是他在《再见吧速写》里收录最早的画作。

陈丹青绘画

《再见吧 速写》是80后设计师曲闵民和蒋茜花了6年左右的时间,将陈丹青13岁到56岁之间的速写手稿收录,完全做成了一件艺术品。

速写要求的是面对真实的场景,而陈丹青也将每幅画,都写上了相关的时间和历史。

从他最初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来,当时画画和家庭条件,都不算很容易。

泛着绿色的粗纸承载了陈丹青童年的所有“痕迹”。

《再见吧 速写》

因为1996年之后社会的变迁,使得他14岁之前的画作被当成有“负面影响”的产物收走了。

不过陈丹青从小就有一股叛逆心理,以至于能在他的速写画里看到很多裸体的石膏像。

后来陈丹青回看这些画作的时候,还笑着说:

“画画最要紧的就是全神贯注,人二十岁以后变聪明了,就很难全神贯注了。”

人生第一幅自画像

他人生中得到的第一张彩色图片是父亲从垃圾桶里捡来的。

后来才知道那是俄国哈尔拉莫夫的《意大利女孩》。

陈丹青第一幅自画的像灵感也是从这张照片里得来的。

他那时候什么都画:

画午休的弟弟和父亲,画楼下的弄堂,画远处的天主教堂和山陵。

画13岁停课之后,割麦子、摘棉花的场景。

陈丹青第一张静物画

那时候唯一遗憾的大概就是没机会去上正规的绘画班。

在这之前的所有精力,就构成了他速写集里的第一册“弄堂小子”。

16岁作为人生的重大转折点,被销去了上海户口后,陈丹青被分配去了江西南部的竹山村。

也就有了“落户赣南”、“流窜苏北”的出现。

松江农场

虽然成为了一名农民,但那段时间反而是他对于绘画最痴迷的时候。

“方圆百里,竹山村是最穷苦的地方,那里的人们全都过着悲惨的生活,没有尊严。”

陈丹青在那里每天的生活就是插秧、挑水、砍柴、洗衣服、做饭,每天天不亮就会被哨声惊醒。

在八九月挑着100斤走10里路,迎着毒太阳抢收抢种更是常有的事情。

就这样过了一两年的时间,陈丹青的心态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当他春节回上海的时候,看着满大街的灯红酒绿,心里竟然升起了一股自卑感。

正值青壮年的大男孩,深感不想一辈子呆在山沟里,此时心里唯一的“净土”只剩下了绘画。

他窝在油灯下画贵妇的裙子、画辛苦劳作的农民、画游荡在田野里的疯子。

每当这个时候,都让他短暂忘记当下的处境,还会自嘲的想:

“我哪里来的前途,我的画本就是我的前途。”

陈丹青自画像

可能老天不愿意丢掉每一个有才能的人。

陈丹青因为临摹连环画家华三川的《白毛女》所被赏识,借调到了江西美术出版社画连环画。

在那里,他画出了《边防线上》、《飞雪迎春》等等作品。

只是禁锢、不自由的生活让他想“逃离”,于是“混进北京”了。

《边防线上》

这段时光让陈丹青感觉非常惬意,他在本地人的带领下看遍了北京的特色。

也让我们在他的画稿之中,看到了1974年的北京城。

看到了广阔无边的天安门广场,最突出的北京饭店,还有故宫护城河里游泳的孩子们。

“流窜苏北”之后,陈丹青仍然利用速写填满自己的生活。

其中让他印象最深刻的,就是乡亲们一起挤在屋子里面打牌,他感觉那时候自己在画《查波罗什人复信土耳其苏丹》。

北京速写

1976年,他第一次入藏写生,就出了成名作《泪水洒满丰田》。

在那段时间,他积攒了大量的素材,质朴的藏族人民,以及热情洋溢的心灵,都成为了他日后绘画的重要素材。

1978年恢复高考,陈丹青也去报考了央美。

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,在考英语的时候,他只在试卷上写下了:

“我是知青、没上过学,不懂外语。”

不过他最终还是被录取了,也终于能够有机会,去系统的学习绘画。

陈丹青准考证

1980年,他二次入藏,这也成为了他人生的高光时刻。

随着《西藏组画》的诞生,陈丹青的名气变得更盛。

这是陈丹青在1980年毕业设计的时候展出的画作。

而《西藏组画》也是后来大火后,被外界所给予的名称。

《泪水洒满丰收田》

他原本并不知道自己要画多少幅,只是想着要逃脱出单线、主体性的创作模式。

当时的《法国乡村画展》给了他莫大的影响:

有情节但没有故事、有画面可并不代表了主题。

于是陈丹青就这样一幅又一幅,细细去描绘他所看到的场景,深刻画出他所感受到的人物内心。

最终一共有7幅画作诞生。

这在80年代美术界,属于是“前无古人”的尝试。

更重要的是,陈丹青将绘画本身放到了第一位,画面中反矫饰的态度,更是为国内85年代的艺术新潮运动埋下了伏笔。

《进城之一》草图

其中《 西藏组画·牧羊人 》是现在市场上唯一还在流通的画作,也是对画坛影响力最大的一幅。

这是在当时唯一一幅以爱情为主题,大胆直白的描绘了一对拥吻的情侣。

男子的背影强悍有力,女子娇羞笨拙,两人以一种非常和谐的状态跃然纸上。

没有任何教条式内容的作品,也更显得它具有不同的价值和意义。

《牧羊人》草图

这次之后,陈丹青就留校任教了,此后就是“远去纽约”、“归来”。

从纽约回来之后,陈丹青的绘画技巧越发成熟,在见过更多的大师真迹之后,对于绘画的领悟也重新上了一个全新的阶层。

只是对于速写,他再也没有当初的感觉,并在2009年之后,就再也不画了。

后来再翻看曾经的速写,那些旧纸稿就更像一张张照片一般,横跨了半个世纪,记录着陈丹青的上半生,也记录着那个时代所有的变迁。

仔细看这件被称为是“艺术品”的画集,扑面而来的就是历史的厚重感。

一个灰蓝色的外壳,更像是压箱底的旧箱子,里面包含的只是六本“破破烂烂”的纸稿。

极大限度的想要展现最真实的一切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序言那几页直接是用了老式的信纸,左下角还有被烟烧过的洞。

非常像陈丹青抽烟时一不注意落下来的痕迹。

“抽烟是我跟陈老师谈稿件之外,干得最多的事情,我想把它记录下来。”

曲闵民后来请印刷师傅在每一页上都手工烫的,形状和大小也都是独一份。

以我们的视角来看,陈丹青的成长与历史大环境息息相关,可最终《再见吧速写》却是以“倒叙”的形式进行展出。

设计这本作品的曲闵民想着将有关童年的部分放在最下面,与跟时代更接轨的“归来”、“纽约”放在最上面。

“颠倒着往回看,我又成为了那个速写有生气,刚开始学速写的小朋友了。”

陈丹青“归来”之后,去到了清华美院任教。

可是后来因不满艺术类院校的录取制度愤然辞职,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轰动和讨论。

从那以后,他便很少再有艺术作品问世了。

再后来很多人对陈丹青的印象就停留在“批判教育”、“辞职清华”等等激进言论上,还被贴上了“老愤青”这样的标签。

可人们仿佛都忘记了,他更是一位涉猎极广的画家。

这么久以来,他一直都在坚持做自己,虽然不画画了,可还能从很多艺术类的纪录片、访谈中见到他的身影。

虽然对他这个人的评价一直都是两个极端,但不管怎么说,他在艺术领域中的造诣、以及看问题独特的见解,都是不可否定的。

你对陈丹青又有何看法呢?

关键词: 西藏组画 全神贯注


暖宝充电越来越慢啥原因? 新动态

2023-03-01

资讯来源:南方养生网

Acanto

2023-03-01

资讯来源:互联网

中国造船扬帆远航

2023-03-01

资讯来源:人民日报

全球快资讯:guajira

2023-03-01

资讯来源:互联网

“北约每天24小时侦察俄罗斯”

2023-02-28

资讯来源:参考消息

天天观点:2月28日中药板块涨幅达3%

2023-02-28

资讯来源:东方财富Choice数据

今日快讯:微商圈

2023-02-28

资讯来源:互联网

全球今头条!万树斌

2023-02-27

资讯来源:互联网

教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