荆楚网(湖北日报网)讯(通讯员毛红平 段涛 王华宝)5月的红安县二程镇西林村,处处可见村民们弯腰种苕的身影。
“栽种的时候要这么栽,多埋两节,横着栽,这样可以多长苕。”5月22日,在红安县二程镇西林村长青种养殖专业合作社,该理事长柯长清耐心地告诉村民。
红苕是西林村农产品支柱产业。5月初,村里的第一批苕就已经种下了地,目前长势良好,据介绍,在原有800亩“红安苕”种植基地的基础上,今年该村又新扩增了300亩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5月21日,来到二程镇长青种养殖基地,只见基地两旁竖立着三个红苕雕塑。西林村党支部书记刘建忠介绍,雕塑中的三个红苕分别象征红安的种植、养殖和红色旅游业,也代表红安红苕地理标志产品的三大品种:姜牌红、紫檀红、骑龙红。
西林村作为红安苕种植专业村,近年来,该村抢抓机遇,不断发展红苕产业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。
长青种养殖基地先后新建10亩大棚良种繁育基地,种苗销售辐射到武汉、鄂州等地。在合作社“交技术、帮销售”的带动下,村民们纷纷加大红苕种植。
目前,基地已为二程镇种植户销售红苕达300余万斤,带动务工5000人次。前年,西林村党支部借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资金,新建存量100万斤的红苕保鲜窖一个,收储周边村组种植户的红苕。
“跟着专业合作社一起走上致富路,这得感谢我们村党支部书记刘建忠,是他舍小家顾大家,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!”2012年,在外创业的刘建忠不顾家人反对,回乡任村党支部书记。他用“苕”劲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,下定决心为父老乡亲做点事,十年来,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从最初的耕地抛荒严重,到现在的大棚育苗、规模种植、生产加工、流通出售、囤积储存,红苕产业链条日渐完善,不仅壮大村集体经济,还带动600户村民就近务工增收。有了红苕产业的支撑,西林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.5万元,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5万元。
二组村民刘仁华这几年每年种植40余亩红苕,亩产5000-6000斤,一年卖红苕净赚七八万元,同时他还负责长青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日常管理、技术帮扶等工作,夫妻俩一年有七、八万元工资收入,还经常为村股份合作社做工,一天120元,一年加起来有十几万元家庭纯收入。
这几年,90后的村副主任韩强也承包了100多亩地,带领村民种植红苕、发展红苕产业,做好党建引领脱贫攻坚、促进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。村里引进长青种养殖专业合作社,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,建立生态农庄,他都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作为“红安苕”种植专业村,该村种植的“红安苕”品种达到十几个。每到成熟季节,漫山遍野铺满绿藤蔓,结满致富果。西林村村主任韩强说:“淀粉加工型的红苕0.5元左右,鲜食的市场2元左右,收入基本上比较稳定。”
有了苕产业,就必定要引进红苕深加工企业。目前,该县红苕加工平台达36家,开发红苕系列产品100多种,加工转化能力达20万吨。该县还引进北京鼎萨公司,投资5亿元筹建红苕产品研发、网络销售、商超营销三大中心。
刘建忠说,红安红苕品牌越擦越亮,离不开科技的支撑。连日来,红安县科协一班人带领科技专家,进基地,下田间,从种植、管理到销售,贯穿红苕产业发展的全过程。
关键词: